活動報導
人間佛教正念禪修營 心保和尚談禪
2024-07-09
中區聯誼會
心保和尚開示,找到正確的禪修方法,必能增長智慧、提升意念。圖/人間社記者李崑銘
 

【人間社記者李崑銘嘉義報導】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中區聯誼會於十二日至十四日,在佛光山南華大學舉辦「人間佛教正念禪修營」,邀請會員僧、信二眾近百人齊修正念呼吸。十二日下午禮請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為學員及南華大學師生等兩百餘人開示,介紹「禪」:「參禪覺悟無常無我,不再起心動念,心可以得到寧靜解脫、不生煩惱,達到息滅貪瞋痴境界。」


心保和尚表示,惠能大師在《六祖壇經》中提到:「諸佛妙理,非關文字。」意思是說,執著文字的人不一定能明白妙理;禪不是用語言文字表達,禪是體證,也是凡夫成為聖賢的過程的修證,所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修證十年功的過程就是禪。

照見五蘊皆空  
勤修戒定慧

一般人認為心靜即禪,其實很難確定是如此。坐禪能讓心靜下來,心靜就無煩惱,坐禪當下的歡喜自在壓制煩惱沒有生起,不就是等於斷除了煩惱;就如《心經》:「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前提是要「照見五蘊皆空」,更要「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加上「無有恐怖」的修證過程,就是禪。

心保和尚指出,大眾勤修「戒定慧」三增上學,只要精進於禪修,有禪定就能守持戒律;定是空相,是解脫智慧的方便法門。此方便法門猶如一艘法船渡眾生從此岸到彼岸,到達彼岸之後,即應棄舟登岸,不可揹負不捨。如《金剛經》云:「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未悟道時須依法修持,悟道後就不該執著於法,至於偏執於非法的妄心,更應當捨去。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是宋代無門慧開禪師所做的偈詩,若參就「當冬天飄雪時,夏天的涼風去哪裡了?」就能從多角度、多面向地談論與禪相關的議題。

「『參一個誰』的問題,這只是個方便法門,無法找出誰是這個『誰』,其實沒有『誰』這個人。」心保和尚說,從佛陀成道以來到現在,佛教一直強調「無我」,《金剛經》亦云:「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在「無」的理念下基本上找不到「誰」這個人,終究能覺悟世間無龜毛,亦無兔角。

正確禪修增智慧  
斷三結入聖賢

心保和尚表示,起心動念很重要,增加自己的禪定力與智慧力也很重要,從凡夫進入聖賢的階段要破除我身見、破除疑惑、破除戒禁取,即斷三結。破「戒禁取」就是不做無謂的苦行,把修持苦行當成戒律,毫無意義。佛陀認為苦行無益於解脫,只會增加身心受苦罷了;佛陀教法打坐時不僅要讓心靜下來,更要專注於四念處觀,參禪時要能與無常無我相應,修行難能可貴,找到正確的禪修方法,必能增長智慧、提升意念。

南華大學駐校董事覺禹法師向大眾介紹中區聯誼會總召德松法師辦理「正念禪修營」的目的:「修習正念呼吸能保持身心和諧,增進平安與快樂。」與會貴賓有佛光山副住持慧開法師、功德主會會長滿益法師、清德寺住持慧龍法師、妙法寺住持覺華法師,南華大學校長林聰明、副校長林辰璋及高俊雄、生死學系教授永有法師。

心保和尚開示圓滿後領眾巡禮校園,由圖書館館長賴淑玲、民族音樂學系系主任葉宗和及副主任張雅婷、運動與健康促進學程主任許伯陽,導覽無盡藏圖書館、妙音樓、正行中心,體會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創辦南華大學的慈心悲願及成果。

 

心保和尚(前排左9)與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中區聯誼會僧信、南華大學師生,歡喜合影。圖/人間社記者李崑銘